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平面光极技术:监测颤蚓扰动下水环境变化的“显微镜”

平面光极技术:监测颤蚓扰动下水环境变化的“显微镜”

更新时间:2024-07-08   点击次数:141次

在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对水体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评估至关重要。尤其是当水体中存在生物扰动时,如颤蚓等底栖生物的活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水环境的变化,包括重金属迁移、pH值波动、溶解氧(DO)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改变等。这些变化不仅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准确、实时地监测这些变化,成为了科研工作者和环境管理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平面光极技术凭借其特殊的优势,成为了监测颤蚓扰动下水环境变化的有力工具。平面光极技术,又称平面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荧光分析原理的原位、实时监测技术。它通过将荧光指示剂固定在平面基质上,利用数字成像技术实时记录其二维特征发射光谱,从而实现对目标物二维空间分布信息的精确测量。这种技术不仅具有灵敏度和信号选择性,而且能够提供多路复用功能,可以同时监测多种参数的变化。

在颤蚓扰动下水环境变化的监测中,平面光极技术展现了其特殊的优势。首先,它能够实时监测重金属如铜离子(Cu2+)和镉离子(Cd2+)在沉积物中的迁移过程。通过构建复合平面光极和与薄膜扩散梯度(DGT)结合的平面光极,可以准确地反映出颤蚓扰动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例如,在长春南湖沉积物中,颤蚓的扰动作用显著促进了Cu2+由上覆水向沉积物的迁移,改变了其在沉积物中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这种变化通过平面光极技术得以实时、直观地展现,为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平面光极技术还能够实时监测颤蚓扰动下水/沉积物体系中的pH值、DO和pCO2等微环境参数的变化。这些参数是表征自然水环境和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重金属迁移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多参数平面光极系统,可以同时监测这些参数的变化,并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颤蚓扰动可以显著改变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的pH值、DO和pCO2梯度,进而影响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这种影响通过平面光极技术得以精确捕捉和量化,为深入理解生物扰动对水环境变化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以上优势外,平面光极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这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例如,在环境监测站点的建设中,可以利用平面光极技术构建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水环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在水污染治理项目中,可以利用平面光极技术评估治理效果,指导治理方案的优化和调整。

综上所述,平面光极技术在监测颤蚓扰动下水环境变化方面展现出了特殊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它不仅能够实时监测重金属迁移、pH值、DO和pCO2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还能够揭示生物扰动对水环境变化的影响机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平面光极技术将在生态学和环境保护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智感环境团队基于平面光极技术开发了封闭式平面光极设备,并成功将其应用于沉积物-水微界面、水生动植物和土壤植物根际环境的研究。这些设备具备以下特点:

1. 实时、快速地获取区域DO/pH/CO2的分布。

2. 设备自带封闭式箱体,满足测定所需的暗室条件。

3. 设备与软件配套使用,可集成校准、获取图像、处理图像于一体。

4. 非侵入性成像测量,不破坏原生环境。

5. 配备高像素CMOS相机,实现时间分辨率毫秒级,空间分辨率亚毫米级。

此外,还有便携式平面光极检测仪PO1100,它小巧轻便、便于移动和携带,同样能够实时、快速地获取区域DO/pH/CO2的分布。使用前,荧光传感膜需要标定并绘制标准曲线,工作环境和存储环境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