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光学传感:平面光极如何成为环境监测的 “动态显微镜”

光学传感:平面光极如何成为环境监测的 “动态显微镜”

更新时间:2025-06-25   点击次数:92次

平面光极技术(Planar Optode)是一种用于测量和监测化学物质浓度的光学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平面光极技术凭借优势脱颖而出。平面光极技术基于荧光传感原理,通过将荧光指示剂固定在透明基质表面,与环境中目标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进而引起荧光强度、波长等光学信号变化,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可视化、高分辨率监测。

平面光极技术的工作原理:

平面光极通常由一个透明的基底材料(如玻璃或塑料)和一个或多个光敏层组成。这些光敏层可以是染料、荧光团或光致发光材料,它们对特定的化学物质敏感。当目标化学物质与光敏层相互作用时,会引起光学性质的变化,如吸收光谱的移动、荧光强度的变化或发光寿命的改变。通过测量这些光学信号的变化,可以定量分析目标化学物质的浓度。平面光极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材料科学和微纳技术的发展,这一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扩展。

平面光极技术的关键特点包括:

1. 光学传感:利用光的吸收、发射或荧光的变化来检测化学物质。

2. 平面化设计:与传统的光纤或针式电极相比,平面光极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有助于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3. 多功能性:通过改变光极材料或涂层,可以设计出针对不同化学指标的荧光膜。

5. 实时监测:能够提供实时或近实时的化学分析,适用于连续监测应用。

image.png

平面光极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化学传感和环境监测方面:

水体监测是平面光极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另一领域。它可实时监测水体中溶解氧、pH 值、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指标。例如,在湖泊、河流生态监测中,通过将平面光极部署在不同水层,能够快速获取水体各点位的溶解氧分布,及时发现因富营养化等问题导致的低氧区域,对预防水生态系统崩溃意义重大。

土壤环境监测中,平面光极技术可用于测定土壤中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及 pH 值等参数。它能够直观呈现土壤中微环境的异质性,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土壤微生物活动与物质转化过程,为土壤修复、精准农业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在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利用平面光极技术可实时监测修复区域土壤参数变化,评估修复效果,优化修复方案。

平面光极技术是当今先进的光电传感技术之一,智感环境团队基于这种技术,相继开发出了一种封闭式平面光极设备(PO2100)和一种便携式平面光极设备(PO1100),可实现沉积物/土壤/植物根际/水体中pH、DO和CO2的实时高分辨率检测,将平面光极技术融入环境监测体系,进一步提升监测的精准度与可视化程度,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深入的环境监测服务,助力环境问题的科学解决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image.png